巷子口的槐树下总蹲着几个大爷,他们手里的搪瓷杯冒着热气,棋盘上的车马炮被晒得褪了色。七岁的小宇攥着爷爷的衣角,眼睛却盯着那枚被阳光照得发亮的「卒」,像发现了藏在石板缝里的玻璃弹珠。
爷爷的樟木棋盒有股特殊的香气。每到周末午后,小宇就趴在八仙桌上,看红黑两色的棋子从泛黄的棉布袋里滚出来。那时的他还分不清「士」和「象」的区别,却牢牢记住了爷爷的话:「过河的卒子顶个车,就像你每天多认两个字,积少成多嘛。」
阶段 | 学习方式 | 单日练习 |
---|---|---|
启蒙期(7-8岁) | 街头观棋+爷爷口述 | 30分钟 |
基础期(9-10岁) | 棋谱临摹+社区比赛 | 2小时 |
突破期(11-12岁) | 专业教练+实战复盘 | 4小时 |
记得那个梅雨季,小宇在少年宫比赛里用「马后炮」绝杀了五年级的对手。湿漉漉的领巾贴在后颈上,他盯着对方老将被围困的瞬间,突然听见窗外知了撕开夏日的鸣叫——原来这就是象棋谱里说的「一子定乾坤」。
升初中那年,小宇在全市青少年赛连输三局。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摆棋,发现棋谱上的「屏风马」布局在实战中根本施展不开。妈妈递来切好的西瓜时说:「隔壁张叔说他年轻时输掉比赛,跑去河边对着芦苇丛练了整宿。」
周教练总带着铁观音来上课,茶香混着粉笔灰在棋室里飘。有次练残局到深夜,小宇发现月光把棋盘割成明暗两半,就像《橘中秘》里说的阴阳阵。那天他第一次用「双车胁士」破解了教练的固守战术,回家路上数着梧桐叶的影子,觉得每个格子都在跳棋步。
高中课业加重时,班主任找小宇谈话:「市重点中学的升学率就像象棋里的卒,过了河就不能回头。」但他还是坚持每天放学后在活动室加练,窗台上那盆绿萝的藤蔓悄悄爬过了三本棋谱的厚度。
时间投入 | 文化课成绩 | 棋艺等级 |
---|---|---|
初一时 | 年级前50 | 业余三级 |
初三时 | 年级前30 | 业余一级 |
高二时 | 年级前15 | 国家三级运动员 |
去年省运会决赛,小宇在最后五分钟用「弃车保帅」的险招逆转局势。颁奖仪式上他摸着镀金奖牌,突然想起七岁那年槐树下看人下棋的下午——原来那个盯着木头棋子发呆的小孩,早就把梦想种在了楚河汉界的土壤里。
如今经过巷口时,总有几个小孩围着他的自行车问:「哥哥能教我们摆那个连环马吗?」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,就像当年爷爷握着他的手教「仙人指路」时,投在青石板上的那些交错光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