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得三年前刚接触博雅中国象棋时,我就像个愣头青,每局比赛不是被对手双车错杀得找不着北,就是残局阶段眼睁睁看着老将被困毙。直到有次在公园看大爷们下棋,发现他们连吃个边卒都要捻着胡子琢磨半天,才明白这棋盘上的学问深着呢。
刚开始总以为开局就是把车马炮摆到固定位置,后来才懂这叫「背谱不背理」。有次我用中炮开局猛攻,结果被对面飞象局反杀得只剩光杆老将。现在我的开局口诀是:
常见布局 | 适合场景 | 新手雷区 |
中炮对屏风马 | 喜欢进攻的棋手 | 容易忽略侧翼防守 |
飞相局 | 稳扎稳打型 | 错过反击时机 |
起马局 | 灵活多变路线 | 马腿被别住难施展 |
有次用「五六炮」开局,光顾着调炮打卒,结果对手一个「弃马十三招」直接把我将死了。后来在《象棋入门与提高》里看到,原来开局阶段最忌讳的就是贪吃小卒。现在我会特别注意阵型协调,就像搭房子要先打地基。
到了中盘阶段,棋盘上就跟过年赶集似的热闹。这里分享几个实战中特别管用的招数:
上周刚用「抽将战术」翻了盘。当时对手的车正盯着我的马,我假装没看见,突然用炮打掉他的中象将军。他老将只能歪头躲避,我的马趁机跳开,反而把他的车给抽吃了。这招就跟变魔术似的,关键要算准将军后的连锁反应。
有次和棋友老王下到残局,我剩单车单士,他剩单马单象。本以为必胜的局,硬是被他拖了二十回合逼和。后来专门啃了《适情雅趣》,才知道残局讲究「例胜例和」:
现在遇到残局,我会先做三件事:1.数清双方剩余兵力 2.判断是否属于例胜例和 3.设计最短擒王路线。就像做数学题套公式,省时又省力。
上周用了个绝招——把对方老将困在九宫角落里,用帅(将)亲自坐镇中线,再派个兵慢慢蚕食。这招需要精确计算步数,就像下围棋做眼,差半口气都不行。
除了在博雅平台上实战,我每天还会做这些功课:
最近迷上了「盲棋练习」:不看棋盘纯靠脑补走子位置。刚开始连三步都记不住,现在能完整走完一局简单的让子棋。这种训练特别锻炼计算力和记忆力,就像给大脑装了个GPS。
在博雅下棋时,我发现了这些有趣的心理战:
有次和对手下到残局,我故意在无关紧要的地方长考,结果他以为我要认输,自己反而超时了。这招是从《象棋心理学》里学来的,用好了比真刀真枪还管用。
去年加入了本地象棋协会,认识了不少民间高手。有个卖早点的张师傅,他自创的「油条马」(马走日时带滑步)简直防不胜防。现在每周三晚上,我们几个棋友会在茶馆「华山论剑」,有时候为了一个棋步能吵得把老板招来。
对了,最近在博雅上遇到个叫「楚河扫地僧」的棋友,他下棋有个怪癖——每吃一子就要发个偷笑表情。后来发现这是他故意扰乱对手心态的小把戏,现在我也学坏了,吃子时会发个「承让承让」的气泡框。
窗外的蝉鸣渐渐弱了,棋盘上的车马声却越来越清晰。昨天刚用新学的「夹车炮」绝杀了排名赛的对手,看着老将在双重炮火下无处可逃,突然觉得这三年的跟头没白摔。对了,下周要和公园李大爷约战,他说要教我传说中的「仙人指路」,不知道这次能不能接住他三招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