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三点半,我的第27版悬浮喷泉终于能在月光下稳定运转了。看着水珠在半空中凝结成星座图案,突然想起三个月前刚进《沙盒世界》时,连木楼梯都搭不牢的笨拙模样。
还记得第一天降生在星露谷,手里攥着系统送的橡木斧头。当时看见山坡上有片野莓丛,脑子一热就想搭个观景台。结果造出来的玩意儿活像被雷劈过的柴火堆——七歪八扭的木桩撑着块苔藓石板,上去采莓子还得手脚并用爬五分钟。
直到遇见ID叫"砖头叔"的大佬,他正在湖边建水车磨坊。看我蹲在烂尾工程里发愁,甩过来组数据:"记住3:5:1法则——每层楼板至少要3根承重柱,悬挑结构别超过5米,每10立方空间留1个通风口。"说着用砂岩块现场搭了个八角凉亭,榫卯结构严丝合缝。
材料 | 承重值 | 耐久度 |
松木 | 15/m³ | ★★☆ |
玄武岩 | 80/m³ | ★★★★★ |
星纹钢 | 120/m³ | ★★★☆ |
真正开窍是在雨季。那天盯着屋檐滴水发呆,突然想做个会收集雨水的活体建筑。从《沙盒建筑美学》里扒来菌丝生长算法,混合着东方斗拱技艺,折腾出能随湿度变形的蘑菇屋顶。
现在我的树屋群落是这样的:
上周有个萌新妹子追着发光瓢虫误入领地,看见自动开合的鸢尾花门惊得合不拢嘴。我们蹲在树芯电梯里聊了整晚,她教我用蜂巢结构做减震地基,我送她几株能净化空气的荧光苔藓。
昨天发现东侧枝干上多了个松鼠粮仓,估计是隔壁区的生态玩家悄悄添的彩蛋。这种无声的对话比系统公告里的点赞更让人心头温热。
每个满月夜,我都在螺旋观星台顶层的软垫上摆弄新构件。月光淌过半透明的月长石穹顶,在操作台上投下流动的银斑。这时候最适合调试那些娇气的光影感应器,有次不小心做出个能捕捉流星轨迹的装置,现在成了服务器里的求婚圣地。
最近在尝试将整个建筑群接入地脉能量。参考《地城建造手册》里古代矮人的符文阵列,混合量子纠缠理论,想做出能跨服务器传送物件的次元仓库。虽然现在的版本还不太稳定——上次把厨房烤箱传送到深海区,捞上来时里面塞满了发光水母。
晨光爬上第42层观景台时,又收到探险家公会的合作邀请。他们需要个能抵御沙暴的移动驿站,我想试试用响尾蛇鳞片结构做外层装甲。打开材料柜,看见上次机械师朋友寄来的反重力核心正在发亮,或许这次能让驿站漂浮着穿越戈壁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