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早上七点,我咬着半块烤糊的吐司站在公交站,背包里装着从旧货市场淘来的金属探测器。手机突然震动着弹出一条陌生短信:「第13棵梧桐树下的流浪猫,知道钥匙藏在哪。」
根据《城市探险家手册(2022修订版)》的建议,我往帆布袋里塞了这些玩意儿:
最关键的装备 | 最没用的东西 |
外婆给的黄铜指南针 | 超市送的塑料雨披 |
3D打印的齿轮模型 | 写了三天的小说草稿 |
在小区健身器材区练习「双杠逃生术」时,我把手机掉进了下水道口。维修大叔边捞手机边说:「现在的孩子怎么都爱往洞里钻?」
在中央公园的第三个垃圾桶背面,我发现了用修正液写的奇怪等式:π×23.5°= 钥匙编号
当我在咖啡店洗手间隔间里发现摩斯密码菜单时,邻座的大叔突然用吸管敲出「哒哒-哒-哒哒哒」的节奏。后来才知道他是牙医在练习补牙手法。
根据《解谜的艺术》第三章的方法,我破解了地铁站储物柜的密码:
在地下通道的涂鸦墙上,某个卡通老鼠举着的牌子上写着:「想要宝箱?先找到三颗会眨眼的星星。」
发现地点 | 伪装形态 |
旧书摊台灯罩 | 生锈的铆钉装饰 |
奶茶店招牌 | 珍珠奶茶的「珍珠」 |
广场雕塑底座 | 游客丢弃的口香糖 |
在图书馆古籍区的《地方志·卷七》里,泛黄的纸页记载着:「每逢月圆之夜,钟楼阴影会指向......」后面的字迹被咖啡渍晕染得模糊不清。
当三个齿轮正确咬合的瞬间,整面砖墙突然向后平移了半米。潮湿的霉味扑面而来,手电筒光束里飞舞的灰尘像被惊扰的精灵。
最要命的是那个需要保持平衡的木质跷跷板,当我战战兢兢走到中间时,头顶传来「吱呀」一声——结果只是只肥硕的灰鸽子飞过横梁。
撬开生锈的锁扣那一刻,最先看到的不是金银珠宝,而是本包着油纸的日记。钢笔字迹工整地写着:「致找到这里的朋友,请把左边第三块砖下的铁盒交给中山路72号的......」
雨突然下大的时候,我抱着战利品躲在报刊亭里。老板娘边收摊边说:「今天第三个淋雨的傻小子,你们年轻人就爱找罪受。」她不知道的是,我湿透的衬衫口袋里装着张泛黄的照片,背面潦草地写着下一段冒险的线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