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末窝在沙发上搓搓手打开平板,突然弹出来的游戏广告让我眼睛发亮——《来!捏个宇宙》。这名字简直像是为我量身定制的!作为能把橡皮泥捏成太阳系模型的资深手工爱好者,我立刻点击下载,准备在虚拟世界复刻我的拿手绝活。
创建角色时选了星际陶艺师的职业,新手任务居然要从收集星际尘埃开始。手指在屏幕上轻轻划动,看着散落的星云颗粒像金色细沙般聚拢,突然想起去年参观天文馆时讲解员说的话:"我们现在呼吸的氧原子,可能来自某颗爆炸的古老恒星。"
当我的第一个恒星模型在掌心跳动时,游戏弹出个冷知识框:"像不像微波炉里的棉花糖?真实恒星形成初期,星云物质就是这样边旋转边塌陷的哦!"这比喻让我噗嗤笑出声,赶紧截图发给总说我玩物丧志的物理课代表。
最上瘾的要数每周的旋臂设计赛。上周主题是"银河系拟真度挑战",我举着虚拟量角器比对NASA公布的银河系俯视图,发现游戏里的磁场强度调节器能完美复现旋臂的倾斜角度。
参数 | 真实数据 | 游戏上限 |
自转速度 (km/s) | 220 | 300 |
暗物质占比 | 85% | 90% |
隔壁玩家"黑洞甜品师"在聊天频道嚷嚷:"谁偷了我的暗物质糖粉?"我低头看看自己星系边缘正在消散的暗物质晕,心虚地关掉了物质交换开关。
昨天在流浪行星收容所副本里,我带着刚捏好的气态巨行星玩引力弹弓。看着它像打水漂似的从三颗恒星旁边擦过,突然理解为什么旅行者号能飞那么远——这不就是宇宙版"蹭WiFi"嘛!
公共频道突然飘过条消息:"菜鸟别玩高阶物理引擎!我刚养的系外行星被弹飞到隔壁星系了!"配图是颗卡在双星系统中的懵逼行星,像极了被熊孩子踢飞的皮球。
在尝试复刻蟹状星云时,手抖把铁元素含量调高了0.3%。原本计划中的优雅超新星爆发,瞬间变成蓝巨星原地炸毛。游戏警报狂闪:"检测到不自然重元素分布!"吓得我赶紧点开内置的《超新星元素图谱》临时补课。
没想到炸出来的碎屑被路过的玩家捡去当材料,还在交易市场换了三个反物质燃料罐。果然应了游戏里的那句标语:"在宇宙中,没有真正的垃圾,只有放错位置的星尘。"
上周加入的造星同好会正在筹备"迷你宇宙博览会"。会长"星云烘焙家"在语音频道里兴奋地说:"我们把展区设在碰撞中的星系群里怎么样?就是NGC 4038那个触须星系的位置!"
当我把自己设计的彩虹行星环摆上展台时,有个玩家绕着我的展品转了三圈:"冰晶反光参数调得真妙!能教我怎么做出土星环的卡西尼缝吗?"我们蹲在虚拟展台后面,用引力模拟器画了半小时洛希极限示意图。
远处忽然传来骚动,原来是有人复刻了《星际穿越》里的卡冈图雅黑洞。几十个玩家像围观魔术表演似的,把自制的航天器往事件视界里扔,公共频道刷屏着各种航天器的临终遗言:"我要变成意大利面啦!""记得告诉我妈我爱她!"
最温暖的还是跨星系互助系统。前天我的原恒星因为氦闪即将熄灭,紧急求助后收到五个不同时区的玩家发来的星体急救包。有个备注写着:"分你点我的主序星燃料,记得下次帮我修椭圆星系哈!"
现在我的星图里存着三十多个好友的星球坐标,每次跃迁经过他们的领域,都会收到定制化的星际明信片。昨天收到张带着玫瑰星云背景的问候:"路过你的M78星云时捡到块漂亮星尘,帮你存在第三行星的月核里啦!"
窗外暮色渐沉,平板上跳动着我自己捏的迷你宇宙。食指轻点诞生中的星团,突然希望这个永远在膨胀的游戏世界,能装下所有孩子眼里闪烁的星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