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在贡嘎徒步时,我亲眼看见两个小伙子穿着牛仔裤在雪坡上打滑,最后被向导用冰镐拽住才没掉下山崖。这事儿让我意识到,很多人对登山安全的认识还停留在「带瓶水就行」的阶段。今天就说说那些老驴绝对不会告诉你的保命技巧。
别急着打包装备,先问自己三个问题:这路线最高海拔多少?最近三天的天气变化趋势?最近的救援点在哪?我手机里常年存着山区救援队的直拨号码,建议你也记下当地应急电话。
新手常犯的致命错误是迷信品牌。去年在四姑娘山,有个姑娘花八千块买的某品牌冲锋衣,腋下透气口在海拔4000米被冻裂了。记住这三个铁律:
要带 | 别带 | |
服装 | 三层穿衣法(排汗+保暖+防护) | 纯棉衣物 |
鞋子 | 高帮防水登山鞋 | 普通运动鞋 |
背包 | 有腰撑的专业登山包 | 单肩包/电脑包 |
见过太多人因为不会用登山杖摔骨折。杖尖永远朝后!上坡调短10cm,下坡调长15cm。有年冬天在太白山,我亲眼看见有人把登山杖当拐杖用,结果卡进石缝整个人翻下山坡。
别小看山里的小气候。去年在梅里北坡,我们遇见的雷暴云团移动速度比城市快3倍。记住这个口诀:「乌云压顶先蹲低,闪电来时别抱树」。金属物品要集中放防水袋里,手机最好关机。
我吃过布洛芬止头痛结果吐得更惨的亏。真正管用的是:
轻度症状 | 重度症状 | |
应对措施 | 停止上升+补充糖分 | 立即下撤500米 |
危险信号 | 嘴唇发紫 | 咳粉红色泡沫痰 |
我的应急包常年备着:
记得每次出行前更新药品有效期。有次在喀纳斯,同伴的云南白药居然结块了,关键时刻根本喷不出来。
手机没信号别慌,先找溪流往下游走。去年在神农架,三个大学生靠这个方法12小时走出无人区。如果受伤无法移动,用石头摆出三个「X」形求救信号,比喊救命管用十倍。
最后说几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:
参考《登山医学手册》里的数据,80%的山难都发生在下山途中。活着回来才是登山的终点。祝你在山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,但千万记得,安全才是通往美景的门票。